控制流体,保障安全——为您的生产保驾护航

球阀阀门:持续改革进而激活企业原生动力

   从助力中国“两弹一艇”成功研制到成功转型市场经济,再到成为中核集团首家上市公司,纵观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之路,可以说,改革创新是其与生俱来的重要品质。

  “唯有敢于破局、勇于担当的思维才能永立发展的潮头。”正如中核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彭新英所说,公司业绩近年来持续飘红,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持续把改革作为破解公司发展难题和化解矛盾的有力手段,有效地激活了企业原生动力。

   时代环境的变化造成机构的职能具有变动性。通过改革体制机制、优化职能配置使机构保持权责一致是机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应有之义。近年来,中核科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也进入了发展“快速道”。但就在不断“超车”的过程中,公司决策者们越来越意识到,中核科技这部已有70年历史的“老爷车”上有些部件已经老化,特别是传统的行政式管理模式与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市场化管理理念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因此,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体制机制,推进完善有利于公司科学管理的组织机构,让这辆“老爷车”焕发新生,各个部件各司其职、配合顺畅、协同高效,成为了近年来公司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基于对新形势和现状的判断,中核科技党委从顶层设计入手,将现实需要与未来展望联系起来进行统一谋划。

  优化组织机构,提高管理效能。实践中,中核科技“坚持不立不破、先破后立”“坚持推动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将组建新单位和裁撤旧单位有机衔接起来,先后成立精密锻造子公司、检测子公司等七大利润中心,设立市场与营销管理部、战略规划与资本运营部等,通过整合、合署、合并、调整、划入等多种方式因地制宜处理各单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塑造科学合理的机构职能配置,形成了价值创造、价值支持、职能管控“三大模块”,搭建了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组织架构体系,系统解决了部分领域出现的职能重叠交叉、权责划分不清、权力运行不畅等突出问题。整合研发资源,打造创新高地。科技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为科技资源集聚和优化配置能力。中核科技捏紧五指攥成拳,整合资源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组建研究设计院,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和要求,突出重点、统筹利用,促进科技资源有机整合、高效集聚、科学配置,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为公司打造更高的技术创新平台,加大基础研究力度,掌握核心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同时,打破系统阻隔,探索政府和企业共建、同类企业联建,推进企业与高校或科研机构结对联姻方式,构建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联盟,变“单兵作战”为“联合作战”。先后成立3个省部级技术平台、2个联合研发中心、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工作站和1个苏州市硕士研究生科研基地。以石油石化、核工程、电站、水务等四大领域为重点,加强产业技术路线研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有效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关键问题, 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避免创新中的“孤岛”现象。部分科技成果已经实现产业化应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了市场,源源不断地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大事业部制改革,打破固有格局。未来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2020年,中核科技着手启动大事业部改革,探索适应公司发展的大事业部格局。逐步建立完善的授权体系,明确了界定总部和事业部的职权,充分放权给事业部,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独立、快速决策,减少协调和沟通时间和成本,建立竞争优势。同时,促进“部门生产单元”向“流程生产单元”转变,逐步实现事业部市场营销、生产制造和售后服务完整的价值链,并实行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事实证明,大事业部制改革“贴近现场、贴近市场”、能够紧追客户的需求,适时感知市场的变化,洞察客户的内在体验,使得业务单元的经营活力得到了完全释放。2020年、2021年,中核科技连续两年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创历史新高。2022年,中核科技将持续健全事业部制体系下的内部运行机制,进一步厘清条线扎口管理权责,做到“责权利”明晰、内部高效运行;进一步加强制度管理,不断完善事业部制运行模式下的制度管理体系;细化落实对标国际一流各项工作,真正发挥对标的“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作用。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核科技“十四五”时期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一家完全市场化的传统制造型企业,时刻面临着市场需求多变、劳动力等资源要素成本上升、节能减排约束趋紧所形成的多重压力,可以说,生产一线劳动强度大、人均劳动生产率较低等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下的顽疾成为挡在中核科技实现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为此,围绕数字化与智能制造“双轮驱动”,变革传统生产组织方式,实现以工业化、流程化、自动化为特征的高效生产和精益管理升级,成为了中核科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正如彭新英所说,作为致力于打造“专精强”特色装备制造上市公司的中核科技,积极探索最佳数字化转型实践路径和推行精益生产模式是中核科技高质量发展必然选择,是中核科技迈上新的赶考路的必答题,而非选择题。

  以信息科技赋能企业“智造”升级。借助ERP+SCM+CRM+智能工厂+AIoT+5G无线网络,以U9、ERP、MES为“中枢神经系统”,自动化设备、智能产线、传感器、条码等作为神经元,通过神经纤维,包括工业互联网、IOT等可感知环境、获取信息,传递指令,实现生产过程管理的可视化、数字化和一体化。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智能加工生产线、柔性装配单元、自动智能泵台、自动焊接系统、智能仓储……这些涵盖了制造加工、生产装配、试验检验、焊接等,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布局,实现了单点应用向综合集成的延伸,从局部自动化到全面数字化再到智能制造打造了新范式。在此基础上,2022年,中核科技将按照信息化五年规划、智能制造三年计划,深化MES系统应用以及驾驶舱系统建设,试点智能生产设备信息集成,打通信息流,提高产品性能和制造质量。

      以精益管理推动生产制造水平提升。精益管理是驱动企业发展的引擎。自2019年开始,中核科技结合自身实际,全面推行“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的精益理念,以“更精细、更精准、更科学”为目标,重点聚焦“生产组织、质量保障、成本控制、安全管理、管理创新和团队建设”环节,大力推进对标管理、精益生产、六西格玛、6S、精益QC、问题管理等精益管理工具,系统推进精益管理。在两年时间里,形成了计划规则、产线规则、供应链规则43份,石化产品计划按期达成率提高17个百分点,各类产品生产周期平均缩短23天,完成近900条提案改善、40个课题改善。2022年中核科技精益管理将进入第三期实施阶段,恰逢中核集团“精细化管理年”,中核科技精益管理也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通过精益课题持续开展,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改进的思维理念与行为方式,进一步增强成本竞争意识、成本节约意识,大大提高了原材料、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管控水平。